近年来建造师行业内越来越多的使用BIM技术,各级政府在支持BIM发展的政策力度上也不断加码。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已将BIM技术列入政绩考核,各地方政府也先后推出相关BIM推进政策。甘肃省首先提出提出:对全过程应用BIM技术的项目,允许一名注册建造师在同一地区承担2个项目的项目负责人。

除了建筑工程行业BIM搞的热火朝天,市政、轨道交通行业BIM也不甘落后;之前关于《市政BIM实施指南(正式版)I BIM正解官方定义》大家对于BIM给出了很多标准定义,总结一下就是:数字化、可视化、数据共享,信息集成。从政府发文政策加持,到业主招投标文件明确规定要求使用BIM技术,BIM技术在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应用,我们来看一下投标文件对于BIM技术应用的描述或许能看出端倪。

各阶段BIM技术应用的工作内容表

序号 阶段 具体内容
1 筹备

阶段

建立健全符合项目管理要求的BIM应用组织架构软硬件设施
2 建立健全符合项目管理要求的系列BIM实施制度:《BIM实施管理制度》;《BV应用制度》;《BIM例会制度》;《BIM培训考核制度》;《BIM成果报告制度》
3

根据各专业工程特点及各建模软件优缺点,评选各专业最合适的建模软件,进行施工图设计
4 根据勘察工作成果,结合航拍、GIS技术,进行地形、地质建模、车站及区间主体、附属结构的周边关键建筑物建模、模型应用方案比选
5 在考虑各专业工艺工法,施工组织等要素前提下,采用三维设计方式开展施工图设计,形成工程模型,并全专业出图
6 研究施工图的数字化校审及交付,编制实施方案,确保交付归档的三维模型、电子版本二维图纸、蓝图的一致性。
7 开发相关软件,包括对建模软件的二次开发,实现由三维模型自动转化出符合图家制图标准的二维图纸。
8 梳理设计规则及开发相关软件(包括对建模软件的二次开发),实现智能三维设计,根据功能需求,实现各专业智能设计自动建模等。
9 开发相关软件,包括对建模软件的二次开发,实现利用模型进行模拟限界检测,并自动推荐调线调坡方案,及调整轨行区全专业模型的功能。
10 开发自动校验工具,包括三维设计过程中的实时校验工具,及对设计完成文件的成果校验工具。
11 建立参数化标准模型库,包括各专业工程模型库、设备交付模型库,标准设备房模型库,标准车站模型库等,确保标准化模块互通互用,便于施工及运营维护。
12 梳理模型构件与设计概算、招标/合同工程量清单的关联关系,并开发投资控制相关工具,实现由模型自动得出设计概算、招标/合同工程量清单的功能。
13

利用航拍、倾斜摄影及GIS技术,记录工程现状及周边建筑物状态,建立现状模型(模型按实际高程建立,包含边界特征点的GPS信息)。
14 针对绿化工程、管线迁改、交通疏解、道路恢复、场地准备等工程,完成建模及应用模型开展方案模拟及优化工作。
15 对站点及区间压力井周边的市政给排水管网情况进行建模,规划车站与区间压力井接入市政管网的方案,明确管线敷设路径;并给地面临时设施的规划提供参考。
16 应用项目管理平台,开展前期工程(包括行政手续申报及现场实施等)的安全、质量、进度、档案资料等管理。
17

利用航拍、倾斜摄影技术,记录地面场地状态;并结合拍摄成果,建立地面场地在阶段现状模型。
18 临时设施、施工器械等模型的规划及建模工作(包括但不限于线路中心基地临时设施的规划及建模、地面场地临时设施的规划及建模、施工区域内临时设施的规划及建模)
19 项目管理平台乙供设备的设备交付模型及相应资料录入,并关联至相应工程模型
20 利用模型实现设计交底及三维图纸会审,对施工人员进行各种三维交底(包括但不限于安全交底、专项方案交底、工艺工法交底、工序可视化交底等)。
21 实现施工组织设计、专项施工方案的可视化(虚拟建造);采用可视化的方式,对施工全过程的管理重、难点,安全风险点,可优化工序和工期的环节进行挖潜和梳理,形成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,并将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拆分成季度、月度、周计划;按照实施细则中所约定的施工计划格式,导入项目管理平台中,与模型关联起来。并根据优化后的全专业施工组织设计,得到资金及投资计划、人员投入计划、大型施工工器具投用计划、设备材料到货计划等。
22 利用工程模型,按实际情况,由工程模型转化出各类材料的生产加工平面图纸,尽可能实现各类材料的工厂化预制,减少现场加工作业量。
23 应用项目管理平台,开展报建、场地移交、临时设施搭建等开工前准备工作,完成相应工作的安全、质量、进度、档案资料管理及临时设施验收等管理。
24 车站、轨行区、疏散救援定点、车辆段、停车场、主变电站内无线网络覆盖及接入互联网工作。
25 车站、疏散救援定点、车辆段、停车场、主变电站内人员定位设施的布置,实现参建人员在车站、疏散救援定点、车辆段、停车场、主变电站内的空间定位功能。
26 轨行区内人员定位、通讯、视频监控设施的布置,及工程车辆的定位、测速、通讯、视频监控、临近报警等装置的布设,实现:隧道内外语音通信、轨行区人员定位、轨行区大型机具定位、轨行区车辆运行速度和位置实时监控、轨行区车辆在线行车视频记录、轨行区车辆临近报警、调度命令无线传输等功能。
27 全线性综合网络的搭建工作,包括视频监控、门禁、视频会议、站内定位、轨行区定位及通讯、项目管理平台应用网络等。
28 门禁系统、视频监控系统接入上述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平台的相关工作。
29 将设计变更修改反映至模型中,并更新至项目管理平台;将设计变更相关资料(如变更审查会议纪要、变更申请、变更通知单等)录入平台并与模型相关联。

利用实时数据采集或其它与BIM相关的各类技术手段(如三维激光扫描、倾斜摄影、AR等),保证模型与实体的一致性,保证前一阶段向下一阶段所移交的模型与现场实体一致。

30 施工工器具、设备及材料的二维码应用,实现工器具进场/,设备及材料到货、安装、调试、整改的各环节跟踪;负责所有甲乙供设备材料的不锈钢二维码标牌的制作及安装,移交给运维管理。
31

地面恢复及市政道路接驳完成后,利用航拍技术,拍摄车站出入口及风亭周边建筑物现状;并结合拍摄成果,建立工程竣工现状模型。
32 完成模型与工程实体的一致性审核工作,形成竣工模型,并存储在项目管理平台中。
33 从项目管理平台中导出档案资料,整理归档,实现工程实体与资料归档同步完成。
34 将竣工模型转化成二维竣工归档图电子版,存储在项目管理平台中,并将模型与二维电子图关联起来。
35 对涉及到本项目的所有甲、乙供设备、材料的模型进行分类、整理,形成设备、材料标准模型库,存储在项目管理平台中。
36 负责利用三维模型及后台数据库,二维码等手段,实现数字化移交。
来源:BIM新看点

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